碳纖維自行車行業(yè)在國內(nèi)一直魚龍混雜,T300、T500、T700、T800、T1000等各種夸大吹噓的宣傳手法層出不窮,而國內(nèi)媒體對碳纖自行車制造領域這一塊又恰恰是空白。本次BIKETO有幸聯(lián)系到惠州康晟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面簡稱KSC),進行全程剖解,力求讓各位車友知道一個大牌代工廠是如何生產(chǎn)碳纖維自行車的。
首先要感謝一下,本次為我們講解的是沈忠副總經(jīng)理(左)和曾建軍總經(jīng)理(右),從開始技術簡單的高爾夫球桿,到目前技術含量更高的自行車架,他們已經(jīng)從事碳纖維生產(chǎn)事業(yè)20多年。
并非所有叫碳纖維的材料都適用于自行車行業(yè),剛性太強易脆超高剛性像玻璃一樣,一撞就裂,只注重強度的話,剛性不高的話傳動效率不佳。所以好的設計必須有合適的兼具剛性及強度的碳纖材料配方,若要再輕量化車架,需要搭配高強度材料及超高剛性補強才可以搭配出相宜車架性能。圖中這種是瑞典進口的薄片纖維SPREAD TOW FIBER(本質上是一種碳纖維材料,但經(jīng)過特殊的編制和加壓制作而成的,為超高壓簿片纖維),因為價格非常高昂,KSC為國內(nèi)僅有唯一廠家真正應用及量產(chǎn)。同時它也是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的主要材料之一,同樣剛性及強度下僅有東麗T800碳纖維的1/4的重量及其厚度!
任何好的車架開發(fā)前都要先通過國際測試(CEN 14781,14766 & CPSC),各種強度、剛性、疲勞測試和撞擊測試都是必不可少的,KSC工廠所有的車架測試都是基于EN標準及CPSC標準進行,F(xiàn)elt及其他國際大品牌(環(huán)法賽車隊前十大品牌)在KSC制造都是依照EN、CPSC專業(yè)的測試標準和儀器進行的,這些標準都在EN標準上增加起碼20%!有些賣到美國市場的品牌還需要通過CPSC測試標準,更有一些苛刻的品牌會要求他們所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必須通過最嚴格的德國測試標準(EFBE & BIKE MAGAZINE TEST)。這一切都是產(chǎn)品質量保證的前提。
靜力測試過程。為保證質量,KSC代工的Felt的山地車是按照EN14766的標準上加20%來進行。
KSC的測試儀器都有專門的人來進行定期的維護的,這是很多其他工廠不能做到的嚴謹。
為保證精度,連扭力扳手都是進口的。
正規(guī)代工廠里被用作測試的車架都是涂成白色,若有細微裂縫便于觀察。而且測試完的車架是不允許進行銷售的,必須進行銷毀。(所以各位車友從各種渠道買到的“工廠貨”都是瑕疵品或者測試品)。圖中是不同內(nèi)模制作的Felt計時賽車。
前叉的測試標準,各種方向和力度都免不了。每種測試都有相應的技術指標。
碳纖及玻璃纖維絲,幾乎在每一個碳纖代工廠都會用到,區(qū)別只是運用的地方。KSC同樣擁有玻璃纖維的生產(chǎn)車間,從絲到預滲布都是在KSC里面進行的。據(jù)曾副總經(jīng)理的介紹,碳纖主要為結構材料,玻纖為絕緣材料及仿削材料,做好的玻纖布會裹在碳纖和金屬件的結合位置,因為碳纖在一定溫度下是導體,電離子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碳纖維有腐蝕作用,所以在生產(chǎn)過程中這些結合的地方都需要用到少量的玻纖來進行絕緣。另一個用到玻纖的地方就是成型前,吹氣袋的接口需要用到玻纖來進行裹合,以增加其密封效果,然而這部份的玻纖在事后是會被切除掉的,這樣在不降低車架性能的前提下是必要的。
每一個獨立工序都有相應的SOP(標準作業(yè)流程),并且圖文并茂,方便工人熟知。
法國Vactor的數(shù)位切割機,全國僅有2臺。是用在高端車架的碳布切割上的,常規(guī)的布料切割比較費料而且碳布邊角的過渡需要特殊的重疊和形狀來處理,所以,對于高端的超輕量車架和高端的材料必須使用這種機器來進行。
這種白色東西就是EPS內(nèi)模,也僅僅用在高端自行車架中內(nèi)模的,因為每一個內(nèi)模僅能使用一次,制作成本非常貴。(讀者可以留意細節(jié),車間都設有專門的垃圾桶,廢棄的材料都是統(tǒng)一丟到垃圾桶中處理的。這是一線代工廠才有的態(tài)度。)
不同牌子的模具和不同尺碼的模具都有獨立放置的位置,不能錯亂。
車間上各處都有SOP(標準作業(yè)流程)以及不同的材料的區(qū)分。
車架的性能極大程度是受碳纖的堆疊方式而影響的。很多冒牌廠商的原料都聲稱T1000(國內(nèi)只有二家真正有此日本材料),但為何性能差別那么大呢?其實車架的每一個部位所需要的堆疊角度、材料、層數(shù)都需要通過嚴密的計算得出來。圖中可以看到五通位置,至少有5種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層數(shù)。(一個好的碳纖加工廠的標準更多得取決于碳纖堆疊的技術及嚴謹?shù)臏y試標準。)
進模的過程。每一次進模前辛勤的工人都要在高溫的模具上進行進模前的清潔,以保證車架沒有雜質。接著,工人需要在模具上上一層塑離劑,以幫助成型后的車架能更好地從模具上剝離。而僅僅一個車架的進模的過程,都需要將近一個小時來完成,換句話說,一條這樣的生產(chǎn)線一個模具一天只能生產(chǎn)10來個車架,這也是為什么有些碳纖架要賣到2、3萬的原因。
模具的組件幾乎都是過緊配合的,每一下都需要辛勤的工人用錘子打進去的。
而出模的過程也是一樣,為保證精度,預緊的部件都需要敲出來。
連前叉剎車安裝孔,都是過緊配合的,師傅身經(jīng)百煉的錘子可以看出工作的繁重。
Felt的前叉,剛出模時候的樣子。
猜猜這是什么?Felt計時賽車架用的后夾器的整流蓋。
豬肉松?當然不是。這是大理石紋的原樣,其實這些UD,3k,12k還有大理石紋,不同的僅僅是裝飾料而已,重量和性能上幾乎沒有任何區(qū)別。
上漆前的車架都需要經(jīng)過除塵處理,保證漆面的平整性。
高精度加工的五通件,拿上手會需要一些力才可以裝配起來,可見其精度不是一般。
前叉偏格的檢查,每一條前叉都需要在這里耗上最少幾分鐘的檢查和校正,以保證出廠的產(chǎn)品必須合格。
工人在用小刀刮去連桿上的毛刺,事后還要用酒精擦拭,以保證其裝配后的轉點的順暢及后期漆面的平整性,每一個連桿都花費了工人不少的時間來處理。
細節(jié)決定一個企業(yè)的成敗,看到這里讀者們可以發(fā)現(xiàn),KSC工廠內(nèi)所有技術碳纖的工人都必須戴手套的,而且廢棄的垃圾都是有專門的垃圾桶來放置,高精度的扭力扳手都產(chǎn)自日本。而這密封爐前的工人用的游標卡尺都是帶表盤的。
碳纖車架的制作,比的就是一種耐心。為什么不用電的?為什么不用更粗號的砂紙?為什么不用大塊的砂紙?除了原材料,比的都是細心。
Felt的車把和座桿的貼標過程都是在獨立封閉的車間來進行的,每次進出都要關門也阻擋沙粒和塵埃對貼標質量的影響。
無塵的水標車間。每一個上水標的過程都在這里完成,而且獨立的車架編碼都需要在這最后一部檢驗后才貼上。
為保證前撥安裝座角度的正確,工人事先都需要定模校正處理。
這是一臺運用高端材料結合先進碳纖堆疊技術與高精度模具的結晶,應用了四大項先進科技:
1、材料科技:應用日本TORAY超高噸數(shù)30T/40T/50T/60T纖維矩陣結構,及結合瑞典簿片STF纖維,及防沖擊5T碳纖
2、數(shù)位裁切,量身定制的最佳化航太級結構裁切技術
3、空心EPS一體殼模的內(nèi)壓3D成型制作流程
4、連續(xù)纖維一體捲料,于傳統(tǒng)搭接法上再精進改革
以上和一級方程式碳纖賽車(RED BULL)同樣制作流程。
Felt 700多克的公路車就是這樣誕生的。(別忘了,這是一臺比EN標準高20%的產(chǎn)品,和只講求輕量而忽視產(chǎn)品安全的山寨產(chǎn)品有質的區(qū)別)。
最后,附上精彩視頻
責任編輯:Law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