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氣溫降到10℃以下,連續(xù)騎行100公里上坡路,終于翻過海拔4345米的山頭,這是紅軍長征路上海拔最高的山峰……”7000多張照片、厚厚一本4萬多字的騎行日記,記錄了60歲的“老騎士”劉新民單騎重走紅軍長征路的壯舉。歷時69天,跨越10個省,騎行7311公里——昨日,在雨花區(qū)長鋼社區(qū),劉新民和孩子們分享起這段比教科書上更鮮活的新長征故事。
床單地圖上蓋滿沿途郵戳
今年5月18日,60歲的劉新民和53歲的親戚楊健風從長沙出發(fā),騎單車重走紅軍萬里長征路。當天,本報曾獨家報道了這老哥倆的壯舉。兩人結(jié)伴騎行了1800公里抵達桂林后,楊健風因骨質(zhì)增生發(fā)作,不得不退出征程。剩下的旅程由老劉一人單騎走完,7月25日,在跨越了湘、贛、粵、桂、黔、川、滇、陜、甘、寧等10省后,老劉風塵仆仆回到長沙。
出發(fā)前,劉新民找來一塊長1.2米、寬1米的白布單人床單做成了一張長征地圖。與出發(fā)時不同,這張床單地圖上現(xiàn)在蓋滿了郵戳和紀念章。“這一路一共蓋了112個郵戳和紀念章。”老劉說,從井岡山到兩河口的紅軍紀念館,從瑞金郵局到雪山草地上的小郵政所,每一個郵戳都記錄了一個故事。
遺憾錯過了夾金山、臘子口
“在7311公里的征程中,我?guī)缀踝弑榱思t軍長征的所有重要地點,但還是留下兩個遺憾。”老劉說,此行最大的遺憾是沒有騎上夾金山,走到臘子口。他告訴記者,6月底抵達汶川附近時遇到了大雨,泥石流傾瀉而下,沖毀了通往夾金山的道路。在通往臘子口的路上,走到60公里處,他被告知前方道路受阻,正準備騎車硬闖,不料卻爆胎了,只得撤回若爾蓋。
雖說沒有走到這兩處長征經(jīng)典地點,但他也有收獲。“我全程騎車,闖過了平均海拔比夾金山還高的兩座雪山。”老劉說,從紅原到馬爾康的路上,他翻越了海拔4114米的夢筆山以及長江和黃河分水嶺處海拔4345米的雪山。“長征的偉大和震撼,只有在那一刻最能感同身受,這是看教科書所體會不到的。”
最困難時熱情的藏胞幫了我
在雪山上,老劉里面穿著兩套專業(yè)騎行服,外面罩著專業(yè)沖鋒衣,盡管全副武裝,可還是幾乎凍僵。“最困難的時候,是熱情的藏胞幫了我。”老劉回憶說,在去臘子口的路上,當他的車子在高山上爆胎時,過路的藏胞紛紛停下來幫忙,最后還是一位開農(nóng)用車的藏胞讓他搭順風車,載了60公里,從荒山上回到了集鎮(zhèn)。當他被雨水淋濕時,藏民在帳篷里專門生起篝火,讓他取暖。而在紅原,一個叫旦真的藏族小伙把他接到自己開的家庭旅館里,熱情款待,包吃包住,每天才象征性地收10元錢。“我在藏區(qū)騎行時,一路很多藏胞都用不熟練的普通話高喊‘雄起’、‘真牛’,為我加油!”
責任編輯:郭逹堅
評論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