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喜歡G3編法? MEGA SLR 50公路輪組評測
說起Campagnolo輪組,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特殊的G3輻條編法。10年前就開始騎公路車的車友,基本都用過G3編法的后輪,那是因為沒誰能繞得開一對Zonda或者R3。其實在圈剎時代,也有前后都是G3編法的輪組,不過是低端輪。到了碟剎時代,由于碟剎的特性,Campagnolo則全面轉向前后G3編法。
如果喜歡G3編法,想買對Campagnolo的輪組的話,門檻還是挺高的。雖然經(jīng)典型號ZONDA現(xiàn)在還在,不過應該也沒誰還去花2000元以上去買對鋁輪;BORA和SHAMAL碳輪則還是要萬元左右,那么有沒有一個折中的方案?
有!那就是今天測試的這對極碳體育的MEGA SLR 50碳輪。
極碳體育的MEGA主打中低價位的性價比碳輪,雖然價格不高,但花活兒還是挺多的,例如之前的前輪鋼條、后輪碳條的MEGA TEAM波浪輪。這次的MEGA SLR 50同樣也是整活兒屬性拉滿。
Logo使用了點陣圖案,看上去比較低調(diào)。
啞光清漆下的單向碳纖維紋路質(zhì)感不錯。
輪圈使用外寬30mm的胖“U”形截面,屬于側風優(yōu)化的圈形,算是比較符合當前輪圈設計的潮流;但內(nèi)寬僅21mm,比主流大內(nèi)寬輪圈稍窄一丟丟。
MEGA SLR 50最大的亮點還是使用了碳輻條+G3編法,其中一組輻條還混編了一根紅色的,很有當年MAVIC鋁條輪組的感覺。
碳輻條為目前比較常見的5.0*0.9mm寬輻條,降低風阻和重量。
為了實現(xiàn)G3編法,花鼓是專門開模定制的。騷紅色的花鼓同樣是在向當年的MAVIC KSYRIUM SL致敬。
大直徑法蘭盤有多處鏤空偷輕。鏤空的造型還挺好看的,設計感不錯。
中鎖碟片安裝座的中間也車了一刀,雖然對減重幫助不大,但能提高花鼓的精致感。
既然是G3編法,輻條數(shù)量自然是以2:1形式排布的,驅動側14根輻條使用2X編法;ü膸缀螌Ρ菴P也進行了一定優(yōu)化,CP驅動側的輻條是與法蘭盤呈切線形式的,驅動剛性很強,但側向一般;而MEGA這款花鼓加大了輻條角度,應該會對側向剛性有一定幫助。
碟剎側7根輻條使用直拉編法,剎車扭矩是由驅動側輻條來承受的。
塔基使用了穩(wěn)定可靠的DT老款雙邊行星棘輪內(nèi)構,棘輪齒數(shù)為36T。棘輪的彈簧張力偏大一些,棘輪咬合感覺,聲音很響,但阻力稍大。
塔基上有挖洞和開槽的輕量化處理。
花鼓端蓋均有輕量化處理。
端蓋有雙層密封結構,增強花鼓的防水防塵性能。
花鼓稱使用15267特規(guī)軸承,增加軸承厚度來保證使用壽命,而塔基則使用6802軸承來提供一些輕量化優(yōu)勢。
前輪也是G3編法的。按道理說,前輪使用G3編法并沒什么優(yōu)勢,更多的是為了造型。其實目前也有不少輪組的前輪使用了2:1的輻條排布,和G3編法只是輻條位置有些區(qū)別。
前花鼓同為騷紅色,花鼓造型差不多就是把后花鼓調(diào)個頭。
碟剎側的大法蘭使用了同樣的鏤空造型。
左右法蘭的造型基本一致,碟剎側更大的法蘭盤可以更好地應對剎車扭矩。
前后G3就意味著輻條數(shù)量、排布和編法都是一致的。
前花鼓的端蓋雖然小,但使用輕量化造型也是能摳出一丟丟重量的。
前花鼓端蓋沒有偷工減料,均為雙層密封造型。
前輪兩顆軸承均為15267,沒有為了重量好看而去摳軸承尺寸,可見MEGA輪組的規(guī)格還是有用心去制定的。
到了上稱環(huán)節(jié),MEGA SLR 50帶胎墊的重量為709.8+620.6=1330.4克,對于一對不到4000元、50mm框高的胖圈輪組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重量。
測試依然是使用28c輪胎與TPU內(nèi)胎的組合。MEGA SLR 50的輪圈內(nèi)外寬差值較大,輪胎不算好裝。
測試車輛為小編的Aethos,有一說一,SLR 50這根紅輻條,對于這種大黑車來說,正好起到點綴作用。
花鼓的陽極紅色號選得也不錯,頗有幾分當年Fulcrum頂級輪組的感覺。
騎行感受
SLR 50還是很好地繼承了G3編法的優(yōu)點:驅動剛性較強,加上是碳輻條,輪組的驅動剛性表現(xiàn)不錯,在起步和加速或沖刺等高扭矩的工況下,腳感非常扎實。
結合1330克的重量,輪組的剛性重量比很高,響應和加速性能均表現(xiàn)不錯。即使面對爬坡也完全不虛,表現(xiàn)比較全能,可以勝任各種地形。
胖U形截面的30mm胖圈的氣動優(yōu)化做得不錯,特別是在側風環(huán)境下,依然可以提供比較穩(wěn)定的操控。
花鼓采用36T行星棘輪,踩踏響應速度較快,不過棘輪彈簧的磅數(shù)設定有些大,導致棘輪的阻力較大,溜車時掉速比較明顯。
輪圈21mm內(nèi)寬在這個時代只能算是正常水準,無法為輪胎提供更高的充氣量,所以胎壓設定會稍高一些。這就導致輪胎無法更好地吸收掉碳輻條帶來的顛簸感,即使是搭配Aethos這么舒適的車架,路感還是感覺偏顛,還是建議搭配真空胎使用。
另外,原本碳條輪組的調(diào)圈就比較麻煩,加上G3編法,調(diào)起來更是難上加難,這無疑會對后續(xù)的維修調(diào)整帶來一定麻煩。
如果您覺得G3編法的輪組好看,但預算有限,那么MEGA還提供一款入門級的G3編法鋼條碳輪MEGA PRO。MEGA PRO輪圈使用SLR同款造型,并且花鼓塔基使用新款4棘爪結構,減少20%滾動阻力。輻條則是來自著名的比利時Sapim。MEGA PRO售價僅1999元,大牌鋁輪的價格即可享受到碳輪的性能優(yōu)勢。
責任編輯:Ting
上一篇:捷安特專用最強車把? CADEX RACE一體把評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