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騎行電競也有錦標賽?談談電子化對國內車手選拔的影響
美騎編輯按:本文為騎客作者Bike謎扉投稿,跟大家談談騎行電競可能會給國內的自行車項目人才帶來哪些影響。作者觀點不代表美騎網(wǎng)立場,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傳統(tǒng)的騎行臺以滾筒和阻尼騎行臺為主,往往不支持外接設備,訓練起來十分枯燥乏味。近年來隨著功率計和智能騎行臺的發(fā)展和普及,室內訓練也逐漸變得有趣了起來:車友可以足不出戶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車手們較量一番,也可以足不出戶感受阿爾普迪埃爬坡的恐怖。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不斷調整訓練計劃,高效且便利。
▲線上虛擬騎行軟件的功能十分強大
是的,電子化讓訓練更高效。在這里,我想換一個角度,粗淺地談一談自行車訓練電子化對自行車項目人才選拔可能造成的影響。本文旨在拋磚引玉,歡迎各位讀者發(fā)表高見。
比起乒乓球等傳統(tǒng)大項的人才濟濟,國內自行車項目的人才似乎有些不足。難道真的沒有人才嗎?很顯然不是,他們只是還沒有顯露頭角。
用傳統(tǒng)的比賽方法挑選出有實力或是有潛力的選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以公路大組賽為例,賽事的舉行需要公共交通系統(tǒng)的支持。一場正式的比賽離不開交通管制,也就是“封路”。要怎樣設計賽道才能讓比賽不單調,又能得到交通管制的支持,還能吸引現(xiàn)場觀眾,對賽事組織方來說是一個困難且沒有固定解的題目。
再加之相比其他一些項目,自行車運動似乎還比較年輕,公眾了解程度較低商業(yè)化程度也不高,賽事收益低。
所以國內的自行車賽事,無論是官方的還是非官方的,都相對較少。且賽事曝光度不高,有的甚至得不到媒體報道。沒有賽事平臺,有實力的選手便難以嶄露頭角,難以得到更專業(yè)化的指導。
那能不能用一個相對簡單易行的方法來量化選手的水平,從而達到選拔的目的呢?
眾所周知,乒乓球、籃球這類項目的技術點數(shù)不勝數(shù),選手的實力很難用單一的標準量化。但是自行車運動有一項指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量化選手的實力,那就是功率。
通過數(shù)據(jù)采集設備,將功率、心率等數(shù)據(jù)實時傳輸?shù)教摂M騎行軟件中,再結合軟件的算法(例如風阻算法),便能在線上比賽中較為真實地體現(xiàn)一名選手的實力。專業(yè)隊在線上就可以確定一批“可能有實力的選手”(不排除作弊可能)。如果有意吸納其中的選手,可邀請其進行線下實地測試,便能選出真正有實力或者有潛力的選手。
2020年4月15日,中國自行車運動協(xié)會(以下簡稱中自協(xié))官方網(wǎng)站發(fā)布《中國自行車運動協(xié)會關于2020年至2024年中國自行車電子競技國家錦標賽運營招標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指出,中自協(xié)將對2020至2024年的中國自行車電子競技國家錦標賽的運營(包括賽事運營體系、運營方案、技術支持等方面)進行公開招標。
▲《公告》部分內容
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如果自行車電子競技真的能夠成為國家錦標賽,那么就會有類如“XX省自行車電子競技錦標賽”,“XX市自行車電子競技錦標賽”的賽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
賽事的成本極低,所需的硬件設備的費用不需要由組織方承擔。能以低成本廣泛吸引人才,何樂而不為?我推測屆時將制定硬件標準(如功率計誤差需不大于1.5%,騎行臺需帶有阻力變化功能,需佩戴心率帶等)和反作弊機制,以確保比賽公平公正。
由于是虛擬騎行,完全可以讓業(yè)余選手們也參與進來。市級、省級甚至是國家級的隊伍,都能從選手中挑選中意的人才,并對其進行實戰(zhàn)考核,再決定是否吸納該選手。
與傳統(tǒng)的選拔方式相比,電子化選拔的選拔范圍更廣、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國際上也有類似的例子。2016年,虛擬騎行軟件Zwift與Canyon-SRAM女子職業(yè)車隊合作,成立了Canyon-SRAM Zwift Academy項目:通過Zwift從全世界的女性騎手們挑選出一部分優(yōu)秀的選手,給她們提供與職業(yè)隊一齊訓練的機會,最終脫穎而出者將獲得一年UCI女子車隊的合約。最終來自美國的莉婭·索維爾森脫穎而出。2017年,該項目繼續(xù),來自德國的譚雅·埃拉絲脫穎而出。
綜上所述,自行車訓練電子化對于國內自行車項目人才選拔的影響,在于能夠用較低的成本拓寬從“業(yè)余”到“專業(yè)”的道路,廣泛發(fā)掘人才,為我國自行車項目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非一朝一夕之功,讓我們期待新生血液的注入,希望他們能夠在競技舞臺上展現(xiàn)出中國健兒的風采!拭目以待吧!
以上僅代表本人觀點,歡迎各位讀者指正!
責任編輯:Fun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