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少女與小布食在蘇州(中):蟹殼黃真香
美騎編輯按:2位大齡少女,2輛小布,2天,帶你逛吃蘇州。篇幅較長,遂分作3篇,本篇包含蟹殼黃、雞腳旮旯、阿坤鹵菜和馬棟佩燒麥。
一個下午,我們穿越新城老城,binny看著車頭的導(dǎo)航問,“你肚子餓了嗎,前面拐過去那條路上有家蟹殼黃!
蘇氏面點傳統(tǒng)美食-蟹殼黃
大儒巷53號(近平江路)
05:30-18:00
拐進大儒巷,不用細(xì)找,只要看到遠遠地排著一條隊伍,那一準(zhǔn)就是他們家。店面看上去很是陳舊,門框上的木頭日積月累被爐子熏得發(fā)黑。
包好的餅坯,徒手伸到爐里貼在爐壁上烘烤。
待蟹殼黃烘烤至餅皮焦黃,老板拿上巨大號的鐵鍋鏟和抓籬把它們從爐子里撈出來。
蟹殼黃用的還是老式的煤炭烘烤,這種辦法雖然并不環(huán)保,整條街都會聞到燒煤球爐的氣味,但烘烤出的蟹殼黃卻會帶有其獨特的炭香味。
▲椒鹽味(大) 5元/個
老板娘強推的口味。對我這個從小只愛甜口蟹殼黃小囡來說,我是不相信真的會有多好吃的。但真咬上一口,酥皮的油香夾雜著蔥油胡椒的香味在口腔里爆炸,之后一口接著一口,欲罷不能。
▲黑芝麻白糖味(。 2元/只
黑芝麻存在感很低,最多只是個點綴。白糖化成糖漿,均勻地鋪在酥皮內(nèi)壁。這家的蟹殼黃咬上去酥感大于脆感,和魔都的硬殼不同,像是軟殼蟹。
Binny在回程趕火車前,還特意繞道再買來吃一次?梢妼λ詰僦。
▲紅豆沙味(。 3元/只
豆沙細(xì)膩,量給的也足。油酥均勻。濕潤的豆沙與松軟的酥皮,達到了口感上干濕的相對平衡。兩口一個,無壓力。
▲蘿卜絲味(大) 5元/個
蘿卜絲軟爛成泥,吃口偏咸。不是不好吃,只是比它好吃的也有很多。
▲梅干菜味(大) 5元/個
對這個口味期待值原本還挺高,不想醬油味完全沒過了梅干菜的香氣。留在嘴里的就只剩咸得發(fā)齁的醬油菜渣。
友情提示:他家蟹殼黃最佳品嘗期就在出爐后的幾分鐘,所以吃多少買多少,千萬別貪多。如果你想帶回家再吃,估計開烤箱烘一烘還是可以的。
被西北風(fēng)狂呼了一下午,我倆從頭涼到腳底心。決定回酒店放好自行車,找家粥鋪吃糖粥。
隨機找的一家店,也是我們沒有做好功課的后果。店里布置古色古鄉(xiāng),噱頭十足,煤球爐邊溫著銅鋽,墻上掛滿了毛爺爺像章。
而這一切并不能掩蓋他家酒釀小圓子的失敗。圓子從保溫桶里舀出來的時候已經(jīng)結(jié)塊非常嚴(yán)重,老爺叔加了勺酒釀和糖桂花,從地上拿起裝著圓子湯的熱水瓶往碗里倒。一碗10塊錢。這樣的操作實在太不走心了吧。
我抄著軟塑料的一次性勺子在碗里戳了好久,才勉強把結(jié)成一團的圓子打散。再嘗一品,酒釀已經(jīng)發(fā)酸了,圓子湯也膩喉嚨。這一頓吃得我多少有點郁悶。
Binny見我只吃了幾口就坐在一邊等她,把自己吃了一半的糖粥三拼推到我這里。赤豆羮紅糖味很濃,但是真沒找到幾粒赤豆。
我記得小時候奶奶做赤豆羮,臨出鍋會加點藕粉增加稠度,這次也沒吃出藕粉的味道,估計現(xiàn)在都改放糯米了吧。好在這碗粥溫度尚可,我勉強還愿意吃上幾口。一碗13塊錢,現(xiàn)在想起來還在肉疼。
吃完粥,我們?nèi)テ浇峰迯潯V挥辛阈菐讉游客像我們一樣在小長假最后一天晚上頂著寒風(fēng)在街上行走。河對岸賣桂花蒸糕的小販沒啥生意,與邊上的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我抱著binny的胳膊往前走,心想好在我還有她,不至于孤寂。
Binny安慰我,明天可以去祥鑫飲食店吃好吃的粥,啃好吃的雞爪。但為了公平起見,要不要多一個參照物,看看哪家的雞爪好吃……
雞腳旮旯
平江路邾長巷2號
08:30-21:00
蘇州人民好像對鹵雞腳這個食物情有獨鐘,不管哪個街頭巷尾,總能在附近找到一家雞腳店。這家在大眾點評上也算是半個網(wǎng)紅了,開在平江路景區(qū)邊上的小巷里,市口很好。
▲雞腳 15元/4只
我們到店已臨近打烊,但著實沒想到,裝在袋子里的雞爪還在冒熱氣,心情頓時就像一個久旱逢甘露的人一樣雀躍。
雞腳燜得酥爛,含在嘴里輕輕一抿,趾頭的關(guān)節(jié)就脫離開來了。鹵得也很入味,香料味有點重。
雞腳里的膠質(zhì)溶進鹵料,讓鹵水變得更加濃厚,雞腳更加肥美。一人兩只雞腳下肚,吃得上嘴唇黏住了下嘴唇,一掃之前酒釀圓子帶給我們的陰霾。
等再回到酒店,手機微信運動來了條消息,這一天,我走了兩萬多步,binny手機的騎車app告訴我們今天騎了30多公里。難怪我覺得膝蓋和小腿肚都酸得打顫了。美食尚末吃完,我們還需努力。
做攻略的時候看到,阿坤的豬頭肉每天早上八點開售,七點多就有老爺爺老奶奶去那里排隊,一般一兩個小時就會賣完。我們掂量了下自己早起的能力,最后決定還是佛系買肉吧。
定好7點20起床的鬧鐘,祝自己好運。
第二天一早,我們騎著車,binny看著地圖帶我穿小路,小巷里的磚頭路顛得我腚疼。阿坤店鋪在一條叫山塘街的觀光街上。從東南邊起頭,越往西北商業(yè)化程度越低,而相反老城的生活氣息就越濃。
我倆跟著導(dǎo)航從北邊一條不知名的小巷穿出,經(jīng)過一個居民菜場,下車推行找店。binny這個城市肥宅也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一把質(zhì)樸的市井氣息。
緊趕慢趕,在9點前找到了阿坤鹵菜的店門。
阿坤鹵菜
山塘街334號
08:00-18:00
店鋪貌不驚人,與一般街上的私人熟食店無異。隊伍從外向里排,鹵菜品種也很普通,牛肉、牛肚、醬鴨、雞爪,老顧客想買什么心里早就有數(shù),店家落手利落,排隊的人雖然不斷,但速度非?臁
▲豬頭肉 24元/條(稱量)
眼看著一條肥瘦相間,品相完美的豬頭肉被前面的老爺叔買走了,在我面前就剩下今天最后一條被挑剩的。
看著肥肉有些多了,放在平時,這樣的品相是入不了我的眼的。只是為了慶祝今天的好運氣,我還是勉強把它買下了。
挑出其中可口部位的一塊嘗嘗,卻實夠味。瘦肉部分燜得酥軟不塞牙,肉皮卻依然很有嚼頭,吃完滿嘴都是肉香。所以如果下次還來蘇州,一定要趕早再來買一次。
▲豬耳朵 22元/扇(稱量)
熟菜里我最愛吃豬耳朵,就是貪它易于手拿,用來當(dāng)零食最是合適。這家的豬耳一扇扇賣,秤量后切條裝袋。
付完錢迫不及待撈一根塞嘴里解饞。耳骨爽脆,耳朵肉鹵得入味,肥瘦得宜,肉皮糯彈有嚼勁。關(guān)鍵處理得非常干凈,沒有異味。于是一根接一根,越吃越上癮。
我還拿著兩塑料袋鹵肉意猶未盡,binny就指著店鋪斜對面不遠的鋪子叫,“那個很好吃的燒麥鋪就在那里鬧!”
馬棟佩燒麥
山塘街319號(榮陽樓旁)
07:00-11:30,13:30-15:00
這家門面格局看上去很是低調(diào),前堂隔了半間屋子售賣,里屋用來包制燒麥。有人來買燒賣,里面的阿姨就推開小窗,把燒麥遞出來。在我們前頭的一個阿公,一買就是四大盒。
▲燒麥 2.5元/只
燒麥份量扎足,小姑娘的一手握一個剛剛好,握在手里溫溫的。想是過了早飯飯點,吃不上剛出籠的了。
皮子搟得薄而勁道,收口的地方咬起來偏硬,要是買回家隔水蒸一蒸應(yīng)該就能回春。肉餡濃油赤醬,糯米粒晶瑩透亮,口感軟糯又顆顆分明。
香菇木耳粒吃透了醬香,又充分起到了菇類提鮮作用,大口大口吃著特別過癮。甜度調(diào)配也十分克制,比大魔都的某玉蘭死甜充好的貨不知高級多少。
再往前走幾步,我被這家店堂里堆積如山的筍干震驚了。從小到大還真沒見過這樣的陣仗。每過春節(jié),家里少不了絲筍燒肉這道年菜,得,今年的筍干就買他家的了。
從低端二十多塊一斤到最嫩頭五十五一斤,每種檔次,因有盡有。我是個只會吃,不懂挑的貨,直接記老板給我稱了最貴的嫩頭。
一回到家,就泡發(fā)了三塊,在速凍箱找出幾塊一直沒舍得吃的陳年五花肉,加點醬油,加點糖,自個兒先來上一小鍋。筍絲又鮮又嫩,配上白米飯色色一一。
……
關(guān)于作者: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囡yoyo,拉上binny這個人肉GPS,兩個姑娘兩臺小布,走上“騎車去吃”之路。關(guān)注公眾號“騎騎去吃(gh_e9059abde078)”發(fā)現(xiàn)上海及周邊可以騎車去吃的好地方。
責(zé)任編輯:Fun倪
上一篇:帶著3個娃騎冰島(下):我們的生活從此不再單調(diào)
下一篇:返回列表
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囡yoyo,拉上binny這個人肉GPS,兩個姑娘兩臺小布,走上“騎車去吃”之路。關(guān)注公眾號“騎騎去吃(gh_e9059abde078)”發(fā)現(xiàn)上海及周邊可以騎車去吃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