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騎手?
勿繃緊上半身,沒命的騎車
●務必放松手掌、手臂及臉部的肌肉
你可能有過跟在緊握車把騎車的車手之後的經驗,他的肌肉過度僵直、指關節(jié)變白、手肘僵死、牙關緊閉、頸部青筋外露,如果你也是個這樣的車手,給你個良心的建議—放輕松,試著將你的上半身當作車上的另一個避震器,放松肩部及手臂來吸收路面?zhèn)鱽淼恼饎,如果你在緊繃中的車把上作輕觸的動作,可能會造成剎車握把咬死,這樣突然的改變會傳至前輪而導致摔車。
勿在你取得車隊領先地位時加速
●當你在先頭位置時,務必保持集團速度的穩(wěn)定不變
車隊在速度穩(wěn)定時表現最佳,其中有些要領要叮囑騎在前頭而缺乏經驗的車手,也許加速可以炫耀他們體力有多么強,或者在看到一長列的車陣被甩在後頭會感到很過癮,但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冒然加速,這樣的加速會造成和後頭車隊間距的加大,而使原本在車陣中能較輕松些的車手們疲於奔命。告訴各位一個小秘方:當還位在車陣的第二順位時,先檢視你的路碼表,看看集團前進速度為何,當你爭到領先地位時,保持相同的速度就行了。
勿讓車陣間距拉開
●務必保持跟在前車的車輪之後
另一個簡單但卻很重要的車隊行進技巧:緊跟住前車車輪。如果你在車隊中間位置,而又與先導車脫離,這會你讓再花上不少力氣才能迎頭趕上,而在你之後的車手都會如此辛苦,倘若你實在落隊太多,後頭的車手將超越你,自行趕上他們各自的目標。所以最好是花點力氣平順地跟上前車,并與前車保持五尺(約150公分)寬的間距,不要因一時偷懶,後面才花更大的力氣去追回二、三十尺的間距。反正要不就現在多費點力氣,不然就得在後頭才辛苦。
勿與前車車輪并行
●務必騎在前車後方一至三尺處
大部份的連環(huán)摔車或二車相撞,都是其中有一名車手將前輪與另一輛的車輪并行所造成。如果領頭車手突然轉向或騎偏了,尾隨的車手便會迎頭撞上,「碰!」,所以要隨時保護自己的前輪,把它看成你最珍貴的東西—脆弱、稀罕、金枝玉葉,不讓任何東西碰觸到它。你的前輪應該是像在一個隱形的力場里兀自轉動才是。
勿在雨中硬騎
●務必學習一些在潮濕路面過彎的簡單技巧
如果你有觀看`98年環(huán)法賽在Epic山區(qū)這站比賽的話,你或許會注意到選手們深受濕滑狀況所苦。這些職業(yè)車手是如何以超過時速六十公里的速度,在濕滑的情況中於下坡路段及驚險的彎道中奔馳? 我們請教了過去曾參加過環(huán)法賽的一些車手,像是Ron Kiefel及Davis Phinney。
■ 在直線路段加速。在過彎前先帶剎車,緩慢通過彎道後先將車身擺正再加速。當車身過於傾斜有滑倒之虞時,得一次將前剎握死。
■ 配戴護目鏡。鏡片可防止砂礫觸及眼睛,如果能保持視線清晰,你便能安全地享受騎乘之樂。
■ 將內胎稍微泄壓,并選用較寬之外胎。如果發(fā)現天色即將下雨,就要改用雨地專用外胎。
■ 多多練習。不要一遇到下雨就噘著嘴,躺在家里睡大頭覺,選一處停車場練習過彎,感受你的輪胎在各種不同狀況下的抓地力如何。
■ 在過彎當中適切地分散身體重量。讓你的上半身盡量接近上管,臀部微往車座後方挪動,放松手臂及肩膀。要是你一緊張,大概就很難控制住側滑的現象了。
■ 騎乘登山車到各種路況中嘗試感受:輪胎於濕地打滑時,如何才能在輕松且自信地穩(wěn)住車身。
勿直盯著前方車手不放
●務必環(huán)視正在跟上的幾位車手
當騎得很辛苦或很疲倦時,你的眼光可能會變得有些呆滯,只盯著在你正前方的車手打轉,但如果這時在前頭發(fā)生摔車或有人突然轉彎,你會因沒留意到而來不及反應。Len Pettyjohn,Coors Light職業(yè)自行車隊的前任教練告訴他的車手們:如果你死盯著你前頭車手的後輪,在你撞上人行道之前,這將是你所見到的最後一幕了。破解之道十分簡單,保持頭部抬高,視線穿越在你前面的車手,這樣你便能看清前方路況,趁時間還充裕時,提早對異狀或危險因子作一些處置動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