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你絕不能錯過的旅行裝備大盤點·衣物篇
美騎小編前言:時下熱門的單車旅行不失為一個極好的省錢和鍛煉自己體能及毅力的出行好方式。不過長途旅行和短途旅行又有很大的不同,要準備的東西更多,這時,前人的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篇的作者是一位折疊車發(fā)燒友及長途旅行者,以下是他騎行歐洲時一些對車子的改裝和所帶裝備的經驗合集。里面有很多長途旅行的利器,還有他的使用心得,是不可多得的超實用干貨。特別是衣物介紹,可作為各位騎友們冬季騎行的著裝參考(夏天衣物基本不用介紹了,夏裝騎行服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長假即將到來,現(xiàn)在買買買還來得及。小伙伴們趕緊收了,不謝。
美騎小編注:以下提到的牌子為作者觀點,僅作示例用,不作為本站廣告宣傳!你們大可以換成其他品牌、其他樣式的替代品,看個人喜好。購買渠道請走某寶或海淘,或點擊閱讀原文鏈接。
喜愛單車好多年了,相信每個熱愛單車的車友都和我一樣,對車對騎都有自己的感悟。對我來說,騎著自己的小折疊,遠離喧囂,走走停停去看看這個世界,便是最大的滿足。騎行的感悟難以和大家分享,分享一下對裝備的體驗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首先是車。我用來跑長途的車很平凡,五年多的老SP16。很菜,簡單的改了18速和TT把而已,裸車重達10.xkg,裝上腳架、尾包、貨架、泥板、頭包快拆等東西之后應該逼近14kg了吧。不過保養(yǎng)調校得還不錯,騎起來很舒心。在此也想特意感謝一下這位陪伴我這么多年數(shù)萬公里兢兢業(yè)業(yè)的小伙伴。不說太多,簡單說一下幾處比較特別的地方吧。
首先是TT把的問題。對我來說,長時間騎車的首要條件就是必須豎握車把,橫握手腕完全受不了。平把安裝副把的話,一是副把距離太寬,二是不能掌控剎車和變速,所以平把+副把的方案不予考慮。最理想的長途車把當然是彎把了,可惜彎把用在改裝折疊車上有很大問題,一是剎車,除非搭配標準夾器,其余的各種剎車方案都難以在彎把最常用的握手變的把位實現(xiàn)足夠的剎車力,二是折疊,彎把上身之后車子就不能內折了。所以妥協(xié)一下,TT把雖然把位少于彎把,但可以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在TT把最常用的把位時,可以捏住剎柄最尖端剎車,利用最長的杠桿比,完美解決長臂C夾、吊剎等剎車剎車力不足的問題。松頭管快拆之后,TT把也可以實現(xiàn)完美內折,圖為磁吸吸合兩輪平行的折疊狀態(tài)(當然,安裝貨架和頭包快拆之后就不能了)。
順便要提一點的是TT把安裝手變會有走線不理想影響手感的問題,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別用凱夫拉直絲剎車外管,因為直絲線管不適合大幅彎曲。換用螺旋注油線管就可以得到非常順滑的剎車手感了。
然后是剎車,為了兼容手變,可選的方案有4種,從好到次排列為:1、普通C夾+延長座,3、吊剎,2、長臂C夾,4、mini-V剎。由于1和4都無法安裝普通的泥板,所以不予考慮。吊剎裝起來麻煩,所以長臂C夾成為首選。上圖同樣也能看到C夾和泥板和平共處的狀態(tài),非常理想。性能在阿爾卑斯山幾十公里的負重長下坡中已經得到驗證,沒有問題。不過由于后來把原裝矮貨架換成了高貨架,導致夾器和貨架有沖突,所以把后夾器又換成了吊剎,順便用上一對黑色的KS V剎剎車皮,竟然意外的得到了前后幾乎一致的剎車手感(又長又硬的V剎剎皮平衡了部分后剎螺旋剎車線管長帶來的手感軟的問題),非常滿意。
傳動方面,因為騎阿爾卑斯的時候感覺到了12-25的齒比不夠,所以自己拼了一個12-28的9速飛輪,搭配壓縮盤正好配合到達了我的腿力極限,也就是“這都騎不動,那就推吧”“騎不動不是車的問題,是人的問題”的狀態(tài)。雖然推車不可避免,但也把推車的概率降到了最低(寫下這句話覺得好心酸,因為這個最低其實不低。。。。)
另外就是,經過多次中長途騎行,發(fā)現(xiàn)大盤換用46T會比50T好得多,等有錢了再去換吧。
輪胎用的Kojak或者Durano,反正都是走公路,光頭細胎是必然的。Durano算是一個教訓,因為Durano的最低額定胎壓太高,長途過程中難以實現(xiàn)經常補氣到高壓,所以總是處于一種胎壓不足的狀態(tài),路況不好容易蛇咬破胎。上次長途就是遇到極端狀況,在胎壓不足的情況下意外受到巨大沖擊(這次沖擊大得導致我50kg的體重把kore 2140座管坐得微彎!),后輪蛇咬,我卻沒有發(fā)現(xiàn)(路況實在太差,后輪沒氣居然騎了好幾公里我都沒發(fā)現(xiàn),后來騎出爛路后發(fā)現(xiàn)后邊出現(xiàn)有規(guī)律的抖動,我的第一個反應是輻條斷了),最后的后果就是后輪內外胎完全被壓報廢。用最低額定胎壓只有65PSI的Kojak就沒有任何壓力了,胎壓低,漏氣慢,可以長時間不補氣,補氣也輕松,性能也夠好,很均衡的選擇。
其實用油壓碟剎最好,車圈嚴重偏擺也沒事,雨雪天氣也有可靠的制動力
+1
24這一連串的評論說的不錯,非常好。(你這么有經驗還不快給我們分享啦喂。 其實原作者的文章是之前發(fā)的啦,有一段時間了。里面的配置也許在現(xiàn)在看來是有點過時。也許是他本身就喜歡這樣弄。所以文中的配置方面還是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大家要根據(jù)自身特點自己選擇嘛。
+1
22裝備這東西,本身也是比較傾向于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的味道。比如我本身已經有一件東西了,我再配一個就可以去應付另一個環(huán)境,那就不用特地去買一個完整的啦。只要最后能完成我預期的旅行就好了。
+1
22吶,我說,請你快考慮考慮分享經驗吧!
+1
22恩~看起來和實際上可能會有很大差別的,現(xiàn)在也有很多人是用折疊車走長途 畢竟是年輕,貴在折騰嘛~
+1
22騎行過程中撞到地面障礙物可能造成輪框凹陷,先判斷凹陷程度,影響不大的話就可以勉強騎乘,最好不要自行修理,騎行結束后立即更換新框
+1
25輪框式剎車夾器在最嚴重的輪框凹陷時剎車會有一點感覺,還有可能會導致輪組意外抱死,所以說還是碟剎更安全
+1
23旅行車首推36根輻條的,即使斷了好幾根也沒有太大影響
+1
24但是如果輻條數(shù)低于28根的話也是會有危險的哦
+1
28這個是入門裝備出行!~~ 壕出門長途都是鈦架旅行車 就單打氣筒最起碼也是用雷音的! 然后沖鋒衣不是鳥就是鼠。 等等!。。。。。。
+1
23所以作者在開頭就強調了他是屌絲……
苦逼小編也只穿得起山寨
+1
22講的很詳細 ,車把不錯 ,期待更精彩的爆料
+1
22廣州美騎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