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裝備大搜查:征戰(zhàn)蒙古山地挑戰(zhàn)賽,他們都帶了啥?
蒙古山地挑戰(zhàn)賽是一項多日的山地馬拉松賽。因為參賽者需要在7天跨越900公里,因此這絕對是一場體能上的考驗;而由于它的技術點相對較少,速度也很快,因此也有人稱它為山地賽道上的公路賽。
準備一場多日的山地馬拉松賽需要準備很多的東西,包括你的戰(zhàn)車是否足夠強壯應付多日的賽事,你營養(yǎng)的補給,你賽后的恢復等等。而在本屆蒙古山地挑戰(zhàn)賽,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自行車愛好者都準備了怎樣的裝備去征戰(zhàn)這場耐力與速度挑戰(zhàn)賽呢?美騎記者Nel對此進行了特別的關注,而有些裝備確實令記者出乎意料或者大長見識。
來自比利時的機場軍警大叔Jurgen帶了一臺SANTOS的山地車來到烏蘭巴托。一眼看過去,這臺車就是與此不同,因為它擁有一個大大的花鼓。
沒錯,他使用了內(nèi)變速,德國品牌Rohloff的14速內(nèi)變速花鼓;ü牡淖兯倏刂圃谲嚢训挠疫,通過旋轉(zhuǎn)控制變速。根據(jù)Jurgen大叔所說,他希望在蒙古賽盡量避免變速的問題,因此在組裝這臺山地車的時候選擇了內(nèi)變速。雖然使用內(nèi)變速花鼓會使自行車的重量增加(整車重量約為11KG),但Jurgen認為這是一場長途多日賽,他的目標是完成賽事。因此保證自行車盡量少出問題,減少維修的時間最為關鍵。
除此以外,他為了賽后減少車輛清潔,給自己賺來更多休息的時間,他使用了皮帶傳動。根據(jù)Jurgen介紹這種皮帶由碳纖組成,除了避免傳統(tǒng)鏈條的油跡困擾以外,強度也比一般的鏈條強得多。當然不怕一萬,最怕萬一,Jurgen也多帶了一條皮條。
換皮帶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松開圖中紅色標注的螺絲,就可以將原來的皮帶拆卸,安裝新的皮帶。(記者也問到如果他的內(nèi)變速花鼓出了問題,是否有新的可以換,Jurgen說如果花鼓出了問題,只能說天不能讓他完賽。)
雖然不少人在參加完蒙古山地挑戰(zhàn)賽之后,它的速度、它的難度點,讓人感到這是參與一場山地賽道上的公路賽。但它依然是一場山地賽事,它的7天的累積爬升超過了1萬米。而且在前四個賽段還有很多艱苦的長爬坡路段。
不過,這次比賽的確有人將這場比賽當公路賽來騎,而且還是有3人。記者曾經(jīng)問到其中一位玩單速的參賽者為何以單速套件來挑戰(zhàn)蒙古山地挑戰(zhàn)賽。他說他就是喜歡這樣玩。而后來也聽說歐洲玩單速的已經(jīng)自形成一個圈子,類似玩死飛的一樣,它成為了自行車一種獨特的文化。
下坡和在平路還是比較輕松,但一上坡就.......
接著再看
“左撇子”襲來!贝驝”Canodale “左撇子”FSI單叉山地車在歐洲頗受歡迎。這次蒙古山地挑戰(zhàn)賽,便有5、6的參賽組隊騎行“左撇子”來挑戰(zhàn)蒙古山地挑戰(zhàn)賽,其中就包括總成績獲得季軍的Miguel。
除了單叉以外,日本職業(yè)Enduro車手池田祐樹使用了Rock Shox倒叉。
看車,怎么不能看看冠軍車。Nicolas騎行的來自意大利的百年品牌Olympia硬尾山地車。根據(jù)本次比賽的中國參賽者沙振江試騎體驗,他認為這車很輕,車身沒有多余的東西,整體感覺“很干脆”。而在蒙古賽中,Nicolas甚少發(fā)生爆胎,他個人傳授的經(jīng)驗是降低車胎氣壓。
現(xiàn)居于新加坡的馬來西亞華人Lance特別裝了一個特別的副把來幫助自己控車和在長途騎行中休息。
“小立方”Gopro Heros4 Session,這個迄今為止最小、最輕、最堅固的GoPro攝像機在7月初才推出,但已經(jīng)受到不少車友親睞。在蒙古山地挑戰(zhàn)賽中,更有幾名參賽者將他們帶到了蒙古賽場。他們喜歡這個“小立方”的原因是除了小和輕以外,還有就是它不需要外殼防水。至于它的拍攝效果如何,大家可留意稍后階段,美騎網(wǎng)發(fā)布的蒙古山地挑戰(zhàn)賽視頻。
隨后還有一些神奇的東西......
蒙古山地挑戰(zhàn)賽有三個賽段需要在野外露營,雖然有柴油發(fā)電機,但僅供餐廳、工作帳篷使用。但是,參加這樣的長距離的野外山地挑戰(zhàn)賽。參賽者需要帶了很多設備:GPS碼表、運動攝像機、相機、手機等。尤其是GPS碼表,沒有電怎么比賽下去了。
之前提到的馬來西亞的Lance與他的太太Olivia擁有豐富的戶外經(jīng)驗,帶來了太陽能充電寶。大家在圖中看到的最大塊太陽能充電寶為例,它的外殼采用的是滌綸這樣的布料材質(zhì),厚度大概只有半厘米,易于收藏且不會摔壞。而且它的四角擁有4個吸盤,可以在駕車和乘車過程中,粘在車窗上吸收太陽能充電。當Lance比賽的時候,他的太太Olivia在車上觀戰(zhàn)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當Lance比賽完后,晚上就可以對他的碼表充電了。
大家當然比較關心的是它的充電時間和容量。根據(jù)Olivia的介紹,如果有陽光的情況下,曬6-7小時可以充滿,如果是陰天則需要12個小時左右。當充滿電的時候,這個太陽能充電寶可以滿足iphone 6 三到四次的充電需求。
日本的設計出了名是細而精。大家看到第二次來參加蒙古山地挑戰(zhàn)賽的日本參賽者渡邊徹帶來的戶外椅子就可以看出來。坐在草原上既可以給腰提供足夠的承托力。而收起來也占很少空間。
接著看到這個可愛“蒙奇奇”玩偶,其實沒有實際作用。但比利時車手Wim卻一直把他裝在頭盔上,完成所有比賽。Wim說這是他的幸運吉祥物,所以他一直要帶著。
除此以外,渡邊徹也將一個“Domo多魔君”的玩偶掛在坐包下。征戰(zhàn)這樣艱苦的山地多日馬拉松賽,除了裝備以外,精神上也很重要。帶上一些“幸運物件”為給你強烈的心理暗示,給你更多的信心。
最后,再看看今年中國的參賽者沙振江帶了什么。大家看到如此整齊的物件,這是沙哥所帶的東西的冰山一角。他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帶了雙份,兩個頭盔、兩對瑣鞋、兩條內(nèi)胎、兩條外胎,還有數(shù)不清的能量棒和能量膠......根據(jù)沙哥所說,這叫有備無患。
帶這么多東西,幸運的說,只有一小部分最終派上用場。但帶著它們上場,可以對有些遇到困難的參賽者伸出援手,這是比賽場上結交朋友和同伴的很好的方式。畢竟,在這么嚴峻的山地多日賽中,沒有大家的一路幫助和支持,是很難堅持完賽的。
責任編輯: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