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自行車賽事收縮 為何貴州卻辦賽火熱?
在說“自行車賽事收縮,為何貴州卻辦賽火熱?”這個話題之前,我先簡單列舉一下國內賽事收縮的表現:
一是國內賽事總量增速越來越慢;二是賽事的參賽人數從往年的“再創(chuàng)新高”,到現在的想盡辦法湊夠基數,參賽人數不增反減。
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也不復雜:
一是自行車運動時尚前衛(wèi)、健康積極,較多的地方政府在前兩年自行車賽事井噴式發(fā)展期都已“嘗過鮮”,而在“嘗鮮”時,賽事并沒有為當地的自行車運動帶去多大的發(fā)展,經濟帶動效益也不夠明顯,在全國范圍的扶貧工作攻堅時期,舉辦自行車賽讓當地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漸漸地政府對自行車賽事的投入就會降低。
二是較多自行車賽事主辦方在運營賽事時缺乏創(chuàng)新,在經濟下行的大環(huán)境下,賽事主辦方依然以“井噴期”的那一套模式辦賽,效益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提升選手的參賽體驗。以我個人的參賽經驗為例,很多比賽,我第二次去的賽事的體驗感和第一次去一模一樣,找不到新鮮感,這就導致我不愿再去第三次、第四次。而對于一些比賽,第一次的參賽體驗就很差,我甚至不會再去第二次。如果參賽的賽事大部分體驗感不好,我甚至會漸漸喪失參加自行車賽事的興趣。
三是較多的比賽獎金分配上也總是為“職業(yè)車手”提供撈金機會,而忽視了普通運動員能獲獎的機會,我花著大把的經費去比賽,獲得的獎金很低甚至沒有,完全是為前幾名的大神送人頭,“千里送人頭”的事我可不愿一次又一次的干。
反觀貴州省自行車賽事的舉辦情況,可以說是在寒冬中逆流而上,辦得一年比一年火熱。
我自己在2014年接觸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山地自行車,2014年上大學后便成了一位對自行車運動癡迷的大學生,后來建立自行車社團、參與組建自行車隊、寫一些關于行業(yè)發(fā)展的文章。似乎大學里很多的時光,都少不了自行車的陪伴,2015年開始參加學校周邊的一些賽事,以學校周邊的賽事開始,四年時間在全國各地參加賽事百余場。其中也因為自行車賽事走遍了貴州四五十個區(qū)縣,經歷了貴州自行車賽事從少到多、再到井噴式發(fā)展、最后推出影響全中國的賽事IP品牌,規(guī)模幾十到幾百到如今的過千,一路見證著貴州自行車賽事蓬勃發(fā)展的過程。
是什么樣的力量讓貴州自行車賽事能逆流而上呢?
1、省政府著力打造“山地戶外運動大省”
自從貴州省政府提出打造“山地戶外運動大省”后,全省各地區(qū)戶外運動得到空前發(fā)展,大力支持地方政府發(fā)展體育事業(yè),因地制宜的把體育事業(yè)和旅游產業(yè)結合在一起,并獲得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經濟效益。獲得經濟效益,是讓地方政府能一直持續(xù)投入資金舉辦賽事的最根本的動力。自行車運動是戶外運動中的其中一項,也是“貴州山地戶外”的重要組成部分,得益于這么好的政策支持,讓貴州省內的自行車賽事在行業(yè)寒冬里逆流而上,舉辦得如火如荼。
2017年,通過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的一系列改革,把自行車運動業(yè)余界和專業(yè)界的藩籬嘗試性打開,讓業(yè)余與專業(yè)有了接觸的機會。值此機會,貴州省體育局就嘗試組建業(yè)余俱樂部形式的省隊,并且這樣的模式在2018年取得了很多意外的成就,“貴州山地自行車隊”與各專業(yè)隊碰撞出了很多火花。貴州業(yè)余山地車明星車手米久江一舉拿下2018全國山地自行車錦標賽第三名,這是業(yè)余車手第一次站上了專業(yè)賽事的領獎臺,開創(chuàng)了中國自行車運動新的歷史,刷新我們認知的同時,也讓貴州省體育局在發(fā)展自行車這項運動上更加堅定信心。
多彩貴州自行車聯賽太注重競速,參加過幾個分站的比賽,感覺都是配盤子,以后可能都不會去了,希望舉辦點大眾性,注重騎行體驗的活動,比如說美騎100、磨房之類的!
其實比賽最好你這種的不要來 自己水平太低就說比賽太過于競速 是你選錯類型了 所以不要怪賽事 乖乖去騎游就行了
+1
22這么說不好,樓主說得很正確。雖然貴州賽事火熱,但是賽事結構是急需優(yōu)化調整的,沒有大眾性活動
這就像之前玩APEX一樣,神仙滿天飛,毫無游戲體驗,失去用戶注定要涼。
+1
23不,是大多數人不學習,還怨試卷太難
+1
22我認為“錢”才是重點……錢多了,自行車基礎運動就會打得更好,比賽獎金多了,才會吸引更多的高水平選手~
杰哥!在美騎發(fā)布文章了!貴州自行車雄起!
+1
23貴州聯賽辦的是很不錯的,只不過太遠了,貴州一去一回加上吃住費用,成本真的高。還有就是精英組和公開組,年齡分組有問題,年輕車手只有一個選擇,精英組都是神仙打架,實力差太多。年紀大的車手有兩個組別可以選。heros聯賽的年齡分組挺好的,沒啥毛病,比賽比的挺有意思?偨Y來說就是有利有弊啦,分組多獎金少,獎金多分組也少點。都一樣多的話,主辦方壓力也大。
不能只盯著賽事表面的“盛世”,也要同樣注意到這背后的危機。
+1
22我是愛游走的自行車看好者,貴州省的德天獨厚,地理條件是自行車賽事的好地方,但也不要忘了,在全國還有上億個退休游玩老騎友。從貴州凱里一丹寨一荔波縣轉了2天都沒有找到一家自行車專賣店,想買一條公路車外胎都沒買到。 自行車運動是全民.健身運動,想發(fā)展,必須做好后期維護和修理。
其實不給獎金發(fā)個榮譽證書也算是一種激勵
+1
22敲黑板,劃重點! 三是較多的比賽獎金分配上也總是為“職業(yè)車手”提供撈金機會,而忽視了普通運動員能獲獎的機會,我花著大把的經費去比賽,獲得的獎金很低甚至沒有,完全是為前幾名的大神送人頭,“千里送人頭”的事我可不愿一次又一次的干。
+1
22廣州美騎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