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比翼雙騎:蜜月環(huán)臺(十四)太魯閣之殤
在入口待了一會兒,來往的游客絡繹不絕。游覽太魯閣有很多方式,阿姨大叔們喜歡坐在旅游大巴里,走馬觀花似地在景區(qū)里兜個圈;文藝青年則喜歡在花蓮市區(qū)包一部出租車,由經(jīng)驗豐富的司機做導游,能玩的更深入一些;但我覺得單車騎游卻是最適合的一種游覽方式,不僅是因為能夠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同時也更自由不受拘束,誰叫我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呢。好了,話不多說,走你!
騎過錦文橋,道路的坡度陡然升高,只得把鏈條掛回了許久不用的小盤,利用爬坡檔前進
前方是進入太魯閣的第一座隧道:砂卡當隧道,出了隧道,發(fā)現(xiàn)大橋前方還緊連著另一座西拉岸隧道,我心中不禁想到這里的景色也太像二郎山隧道了吧,還沒來得急吐槽,發(fā)現(xiàn)橋下似乎有一條步道蜿蜒通向遠方,這便是砂卡當步道了。
從入口沿著幾乎垂直而下的階梯到達步道,但見步道沿著清澈碧綠的砂卡當溪向前延伸,溪水清澈見底,河床上盡是漂亮的白色大理石,與溪水正合奏著清亮溫婉的自然樂章。
早在日據(jù)時期,日本人為了建造立霧電廠,從砂卡當溪沿岸的巖壁上開鑿出一條長達4.4公里長,1米寬的步道,早期被稱為神秘谷步道,后來才改回太魯閣族慣稱的“ Sgadan”,意味“臼齒”。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后,將這條路規(guī)劃成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措施,增設休憩平臺和解說設施,近年來砂卡當步道已成為一條前往花蓮旅游的熱門景點。步道曲徑幽深,沿著步道前行,兩邊是俊秀峽谷、美麗的巖石褶皺和茂密的森林,而溪水將岸邊的巖石雕琢地圓潤柔美,讓砂卡當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tài)之美。如果按照正常步速來計算,在步道上一個來回也要用去近三個小時的時間,而如果要想把砂卡當?shù)纳鷳B(tài)美盡數(shù)捕捉的話,則需要整整一天。可是單車還放在橋上,未做任何防盜措施,所以只能點到即止,大致瀏覽了一下便按原路折返,略顯遺憾。
穿過西拉岸隧道繼續(xù)前行,眼前的景色實在太熟悉了,腳下是平整的柏油馬路,身側是偉岸的峽谷地貌和湍急的溪水,如果把臺8線的里程碑換成318的里程碑,不就是川藏線怒江大峽谷的景色嗎?
請各位被川藏線虐過的騎友稍后再懷舊,來看看上圖會不會勾起些許慘痛的回憶呢?原來是之前天兔臺風的肆虐,加上峽谷地貌山體容易垮塌的特點,導致中橫公路多處出現(xiàn)塌方現(xiàn)象。而塌方現(xiàn)象在318上也是見怪不怪了,也聽說會有騎友因為塌方而滯留在某處好幾天的消息。正猶豫著是否要折返,卻看見一輛出租車從我身邊刺溜一聲駛過,遠遠地看著它駛出了塌方區(qū)。近前一看,原來塌方早已被搶通,且被落石砸壞的路面已重新鋪上了平整的柏油。
在峽谷中騎行,兩岸斷崖凌霄壁上,仰望天空,如坐井中,深感人類在大自然的面前是多么地渺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