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騎行復古之路(16)喝馬尿,吃人肉,這群中華男兒值得我們銘記
范羌向城內(nèi)高聲呼喊,通報姓名,雖時隔千年,但我仍能夠體會到當時城內(nèi)漢軍在聽到援軍到來那一刻時的心情,他們當時一定是抱頭痛哭,感激自己沒有被忘記,甚至已經(jīng)開始憧憬著東歸后該怎么犒勞自己。次日,這群堅守城池的將士同范羌一起由車師古道向南撤退。在這一路上仍有匈奴人圍追堵截,大家且戰(zhàn)且退,最終返回到敦煌玉門關(guān)時,只剩下13個人,他們個個衣衫襤褸,瘦弱不堪,這是多么悲壯的一幕,耿恭和漢家將士的忠勇至今讀起仍令人嘆服,就像岳飛所說的那樣:壯士饑餐胡擄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正是因為擁有這些有勇有謀的將士,才樹立了漢帝國在西域的威望,才為我們后人開拓出了這片廣闊的疆土,他們值得被后人銘記。
▲車師古道北側(cè)
站在疏勒城前,古今時空交織在一起,我仿佛可以聽到漢軍和匈奴軍隊的廝殺聲,我甚至能夠看到城頭上耿恭將軍那堅定的眼神。今天,這座遺址全部被雜草覆蓋了,隱約還能夠辨認,但時間過于久遠,城址就快要徹底消失不見了。有些人認為歷史上的疏勒城并非在此,而是在東邊50多公里的半截溝鎮(zhèn)南側(cè),因為那里也有一座漢代城池遺址,且規(guī)模大于這里許多,而我個人則傾向于這里。令我不解的是,這兩處遺址都被相關(guān)單位定名為“疏勒城”,也都有耿恭堅守疏勒城的描述,孰真孰假難以分辨。
▲疏勒城遺址和車師古道北入口
臨走時,我向一位哈薩克族小伙子詢問這里為什么叫“疏勒城”?小伙子被我突然拋出的奇怪問題問住了,愣了幾秒鐘后說道:“因為有水,有水的話都叫‘疏勒城’。”我一頭霧水的和老王離開了。后來我查閱了關(guān)于“疏勒”一詞的解釋,一說是突厥語“有水”的意思,這一解釋和哈薩克族保安的回答相同,可見小伙子并沒有胡說。二說是古伊朗語“圣地”的意思,這一解釋與我們探討的問題似乎關(guān)系不大。三說是古匈奴語“黃色”的意思,似乎更加離譜。到底哪一座遺址是當年耿恭將軍堅守的疏勒城,至今眾說紛紜,并且各自都有充足的證據(jù),對于我而言,在哪并不十分重要,因為在冥冥之中,我已經(jīng)到過那里了,并見到了耿恭和漢家將士。
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四棟二樓小腦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