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菲兒的滇藏線獨行日記(三)崗達寺跳神
作者Fier斐兒獨行滇藏線,從借車到出發(fā),從買裝備到學習修車,“每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背后都是平時的日積月累”,美騎網(wǎng)每周五連載,歡迎評論支持。
不知是疫情原因還是季節(jié)不對,鹽井村看起來異常蕭瑟。網(wǎng)紅佳佳面館諾大的廳堂里也只座著我一人,老板娘還是打開了鬧騰的音樂,眼巴巴等著為我加面。說來慚愧,我只吃到五碗便沒了動力,連最高記錄147碗的零頭都不到。氣氛實在尷尬,便跟老板娘打聽起去古鹽田景區(qū)的路線。老板娘說騎車太累了,過去下坡還好,回來上坡累死個人哩。她老公倒是可以開車送我,不過不湊巧,這兩天他去了寺里跳舞,要等他回來才行。
什么寺?跳什么舞?老板娘濃重的藏普講得人云里霧里,只聽出是鹽井一年一次的大節(jié)日,要舉辦三天。如此盛事,立馬來了興致,這么熱鬧怎么能少了我。
對要去的地方和即將面對的“盛況”毫無概念,并且地圖上根本搜不到寺廟的情況下,我?guī)еつ康淖孕牛浦,一早出了門。
一路打聽,不過因為“騎行者”的特殊裝扮,還是收獲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便利。 比如路邊的小哥一看我就知道是要去寺里,本以為很近了,他隨手一指,我又推了5、6公里。結束最后一段超陡的山路,手臂都推酸了后,終于看到越來越多外地車,還有馬路邊的各種商販,金色的寺頂也現(xiàn)出真身,也終于得知了寺廟的名字“崗達寺”。
看到人山人海的陣勢和門口停的警車時還真是嚇了一跳,頗有種藏式廟會的感覺。
寺廟的院子早已被一圈又一圈的人群圍得嚴嚴實實,房頂上、山坡上也有圍觀的,放眼望去,全是清一色的藏服。其中老者居多,有的自帶板凳,有的坐著軟墊,手里瓜子水果自是少不了,小朋友被他們?nèi)υ趹牙铩?/p>
費力擠到人群里面,才驚喜的發(fā)現(xiàn),這不是我心心念念的跳神嗎?!之前只在朋友口中聽說過, 香格里拉博物館看到照片后便種草,沒想到就這樣偶遇了?
嗩吶、長弓、鼓、鈸等等叫不出名字的樂器被僧人們演奏出莊重而神圣的調子。帶著神鬼面具,穿著華麗戲服的舞者好似唐卡上三次元化的神靈形象,正揮動手中的法器,在定好的軌跡上,繞著院子,踩著鼓點起舞。
跳神是藏區(qū)寺廟最重要的祭祀儀式,只在跳神會和一些大型節(jié)日上演出。但因每座寺廟的修筑時間不同,舉行日期也不盡相同。 香格里拉松贊林寺和迪慶東竹林寺的跳神節(jié)早已結束,鹽井這兒才剛剛開始。崗達寺的跳神要持續(xù)三天,每天的戲碼都不一樣,最后一天活佛也會出面灌頂。
跳神的角色多為佛法形象的象征顯現(xiàn),通過舞蹈表演來演繹佛經(jīng)故事經(jīng)典片段,同時也有驅鬼鎮(zhèn)邪,祈求吉祥之意。我雖不懂佛法,但也看的懂裝扮成骷髏模樣的小鬼,到處嬉戲作惡,搶農(nóng)民的糧食撒向人群(我的相機就是這么遭殃的);而身穿彩服,頭戴金剛、牛頭、鹿頭、神獸或者人頭骨裝飾面具的神靈,被僧人從寺里請(架)出,降臨人間,展現(xiàn)神威,驅鬼除惡。
沒有過多的舞蹈動作,也不需要讀經(jīng)吟唱,跳神儀式以其神圣的視聽體驗,令人感慨文化感染力和宗教震懾力。
我穿著鮮亮的沖鋒衣,舉著相機,和藏民一起席地而坐,顯得格格不入,大概是全場唯一的外人了。也因為太扎眼的造型,被便衣小哥抓個正著。小哥表示這次儀式禁止拍攝、傳播、造謠,讓我收起已經(jīng)被小鬼撒了面粉的相機。雖然對傳播宗教沒興趣,更想拍一拍圍觀者的人間百態(tài),但還是乖乖收起相機,同他聊起天。
專門負責這片兒宗教安全的他,已經(jīng)連續(xù)參加崗達寺的跳神儀式多年,對這一帶頗為熟悉。
崗達寺本是芒康地區(qū)非常有影響力的寺院,殿中寶貝無數(shù),只為了淡化宗教影響,崗達寺的名字在地圖里才不顯示。曾經(jīng)鳴槍、祭血的環(huán)節(jié),現(xiàn)在也做了簡化再簡化。聊到開心,小哥帶我參觀他的地盤,到廟會上提醒那些明目張膽Gambling的攤販注意影響(講真這一點非常藏式了,除了小吃攤,其他八成都是各式各樣的博彩游戲。)。又沾著“地頭蛇”的光去瞻仰寺廟的100多件珍寶,據(jù)說其中66件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但在我眼里全是精致的佛像并不能看懂。正巧活佛也在偏室,雖不知是哪位活佛(藏區(qū)甚至為活佛專門設立了“活佛查詢系統(tǒng)網(wǎng)站”),也想長長見識,可惜沒帶現(xiàn)金,小哥便出資替我請來一條“開光繩”,真是人民好警察。
這條繩陪我走完了滇藏路,想來也算是佛、法雙重加持的保佑了。
午間休息時,看戲的藏民們便以家庭為單位,十幾個人一組,圍坐在院子里吃起午餐。盆盆罐罐擺了一地,裝甜茶的暖瓶必不可少。
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四棟二樓小腦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