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紐勝話功率:拋開功率 使用心率進行訓練是否科學?
越來越多自行車運動員和業(yè)余愛好者開始使用功率計進行訓練。然而,功率計逐漸普及的同時,傳統(tǒng)的心率訓練是否會被淘汰?
心率與功率結合進行訓練的化學反應
在上篇文章的最后,筆者留下了三個問題,不少熱心車友用心地回答,在此表達感謝。順著那三個問題,我們展開下面的討論。
紐勝團隊比較了一些心率與功率訓練的優(yōu)缺點:
心率訓練的缺點(★為影響程度,最高五星)
心率容易受外在因素(熬夜、長期累積的疲勞等)的影響 ★★★
心率數(shù)據(jù)反饋延遲滯后(相比功率) ★★★★★
配戴心率帶可能造成呼吸不暢或其他不適 ★★★
功率訓練的缺點
功率計價格昂貴 ★★★
功率訓練需要大量時間學習相關理論知識 ★★★★★
功率計的可靠性問題 ★★★
購買功率器材似乎不是一個難題,倒是該怎么去解讀功率所代表的含義與更科學的使用方法更為重要。聽過“心率飄移”嗎?知道什么是“效率系數(shù)”嗎?心率與功率的數(shù)值對應起來,又會產(chǎn)生出什么樣的組合呢?
心率漂移
我們可以來探討一下使用功率和心率訓練會出現(xiàn)的情況:當以穩(wěn)定功率長時間騎行時,雖然強度不變,但是心率會緩慢上升,這種生理現(xiàn)象稱之為“心率漂移”(Cardiovascular Drift)。這其中大概有兩個原因。其中之一是身體的散熱需求,而其二則是進行耐力運動時,身體會自動召喚「比較多」的慢肌來參與運動。在固定數(shù)值的功率輸出時,慢肌漸漸無力時,需氧量較大的快肌就會參與其中,而此時因為缺乏血氧,心跳就會逐漸加快來適應狀態(tài)。這種情況就是當你低頭時最怕看到的“功率已經(jīng)逐漸低于心率”的狀態(tài)。
當然,心率飄移可以通過長時間耐力訓練來改善,有氧能力越好,心率飄移越低。因此,車手在固定時間、路線等條件下騎行,心率漂移程度反映了他的體能水平,飄移越小,有氧能力則越優(yōu)秀。
心率漂移計算方法:
[(前半段平均功率/平均心率) - (后半段平均功率/平均心率)] /(前半段平均功率/平均心率) *100%
舉個栗子:
((175功率/138心率)-(175功率/145心率))/(175功率/138心率)*100% = 6.12%
一般來說,長距離騎行計算的[PW:HR]比值越低,代表有氧能力越好,通常會以5%為基準。超過5%表示剛參與訓練或者有氧基礎不夠,而低于5%則代表當前體能在可接受范圍內(nèi)。
效率系數(shù)
效率系數(shù)(EF,Efficiency Factor)是我們體能進步的量化指標。單次訓練的平均功率(或者標準化功率)除以平均心率,就可以得到效率系數(shù)(EF)。EF能來當作檢測訓練成效的指標,也能告訴我們進步了多少。
你是否調(diào)出過往的訓練數(shù)據(jù)來查看您的EF值?以下有兩種方式可以讓你體會:
固定功率,觀察心率的變化。圖表顯示的是固定功率(180W),你的心率逐漸降低。顯示了你的有氧能力趨于穩(wěn)定。
若是你固定心率后,呈現(xiàn)出來的功率變化則會是另外一種層面。圖表顯示的是固定心率(150HR),每次的訓練都顯示出你的輸出功率是逐漸提升的!
所以兩者的EF值顯示出來的都是你的體能在逐漸進步的一種表達方式,第一種方式可能讓有功率計的車友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成長。沒有功率器材,只有心率器材的人,也可以有著相同的進步成效,當然就沒辦法量化地進行觀察了。
當然,在這種做法開始之前,你需要準備的事情有:
1. 找出你的FTP,然后在您的FTP的有氧區(qū)間去進行這個訓練
2. 若是沒有功率器材,你可以試著找出你的閾值心率,然后設定在閾值心率的85%去執(zhí)行這個訓練,也就是一些老車手口頭相傳的“固定心率訓練”。
在這個非常保險的心率區(qū)間去鍛煉,它不會像一些高強度的間歇訓練導致疲憊讓你總需要休息,也不會在過低與無效的區(qū)間浪費時間,可說是一個非常高性價比的訓練方式。在這樣的訓練過后,你都可以審視自己的訓練數(shù)據(jù),EF數(shù)值的增長是與日俱增且量化的一個明確指標。
▲閾值心率百分比對照表
紐勝團隊將會提供給幾位學員一份長達四周到六周課程進行“固定心率”訓練計劃,并在兩個月后征得學員同意,將數(shù)據(jù)成果分享給大家參考。 以下是一位合作的優(yōu)秀車手的“固定心率訓練”數(shù)據(jù)。
在100公里,也就是三小時左右騎行中,他可以產(chǎn)生出250W。這時他的EF=252(功率)/129(心率)=1.95,效率十分高。
除了功率訓練,心率是否科學?請留下你的見解與看法,若是有更好的想法歡迎一起討論吧!
更多內(nèi)容歡迎關注公眾號:紐勝話功率
責任編輯:knightof1
功率訓練、飛艇設定、器材性能,三者聯(lián)動是賽場制勝的必要因素,<紐勝話功率>將糅合這三者以中立客觀的角度看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