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鐵三賽前如何準備(2)吃也很重要
備戰(zhàn)臺灣大鐵倒計時八周,本周大約16個小時的訓練量,總TSS970。本周的訓練是一個穩(wěn)定持續(xù)的訓練周期,除了周六的大課4小時騎行+1小時跑步之外,其他都算難度和強度中等的一般訓練課。
這篇文章,我主要分享如何通過吃、吃什么、什么時候吃來提高自身的運動水平。在健身領域,有這么一句古話“三分練,七分吃”;我則要說,“兩分練,三分吃,還有五分靠休息”。
以前我是個很不會“吃”的人。出去3小時,帶兩包能量膠,還不舍得吃,最后頭暈暈地帶著兩個能量膠回家。對于運動營養(yǎng)補給缺乏了解,導致了我訓練效果差、訓練恢復差、身體狀態(tài)差的三個后果。最簡單的例子,以前只要每周訓練超過12個小時,就會各種生病,感冒發(fā)燒腸胃炎輪著來。所以過去兩年,我的成績并沒有很好的提高。
后來我開始研究運動營養(yǎng)飲食和應用,同時在自己身上不斷實踐。過去三周的訓練時間是14+14+16小時,我的狀態(tài)還是很好。通過合理的飲食,我可以用最好的狀態(tài)面對每一次訓練,保證訓練的質量;訓練后快速恢復,并持續(xù)穩(wěn)定地進行下去。
要弄懂怎么吃之前,首先來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為什么要吃?吃什么?什么時候吃?
我們需要通過進食來獲取身體所需要的物質。人體所必需的營養(yǎng)素有蛋白質、脂類、糖類、維生素、水、無機鹽和膳食纖維七大類,還有其他非必需營養(yǎng)素。
訓練前的飲食需求
訓練前主要的飲食需求是水分和能量。補充足夠的水分和能量,能夠讓人以最佳的狀態(tài)面對訓練,精力集中地面對每一個挑戰(zhàn)。
訓練前1小時我一般會攝入:至少300ml水份。如果距離上次補充進食超過4個小時,則需要提前補充能量,補充糖原,避免在訓練中糖原不足導致盡力無法集中、餓、頭暈等情況。
如果精神狀態(tài)不佳或者沒睡好,我會在訓練前30分鐘攝入一小杯黑咖啡,利用咖啡因幫助我保持清醒和專注。
在開始訓練前,去一次廁所,觀察尿液顏色。如果是透明或淡黃色,說明水分充足。
訓練中的飲食需求
訓練中,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能量。出汗多的話需要補充電解質。
運動中身體會出汗散熱,同時會流失掉水分和電解質。研究表明身體水分流失1%就會影響運動表現(xiàn)。流失3%的水分就運動能力下滑8%以上。所以需要及時補水,提供給身體快速的新陳代謝。電解質在體內起到調節(jié)體液滲透壓和神經(jīng)傳導的功能,大量的電解質流失導致失衡,會影響身體對水分的吸收,以及大腦神經(jīng)信號的傳導,嚴重者會抽筋,更嚴重會導致水中毒等情況。
大強度、超過一個小時的訓練,通過攝入能量飲料來補充糖原。
除了少量的放松主動恢復訓練,我的其他大部分訓練都會以中高強度和超過1個小時的方式進行。夏天的上海非常悶熱,出汗很多,所以我每小時至少補充500ml電解質能量飲料。如果訓練強度很高,我還會吃能量膠來保持能量供給。
1小時以內的輕松訓練:水+電解質泡騰片(無熱量)
1小時左右的中高強度訓練:水+電解質能量飲料+1包能量膠
2小時以上的中高強度訓練:水+電解質能量飲料+每小時2包能量膠
一些訓練方式宣稱,訓練中不攝入能量就可以提高脂肪的利用效率。假如你的右手受傷了不能動,被迫用左手一段時間,兩個星期后右手恢復了,你會因此變成一個左撇子嗎?
有種說法,心率2區(qū)身體以燃燒脂肪的方式提供能量,減肥效果最好。其實在不管訓練強度如何,身體最先使用的就是體內儲存的糖原。就算在2區(qū)心率下,能量供給的比例最高的還是糖原(55%),脂肪供能的占比30%左右。心率越高,糖原供能比例越高,脂肪供能比例越低。
訓練后的飲食需求
訓練后,身體需要恢復,需要把蛋白質和能量來修復受損的肌肉:Refuel(補充糖原),Rebuild(修復肌體),和Rehyrdate(補水)。
訓練后30分鐘內,及時攝入2:1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對于蛋白質的需求至少每公斤體重0.3g蛋白質。運動強度越大,持續(xù)時間越長,需要的蛋白質比例越高。如果是中等強度的長時間訓練,例如LSD,那么碳水的比例要更高一些,3:1或者4:1。
例如我的體重70公斤,至少要21g蛋白質,如果是周末大課,則會補充每公斤體重0.5g蛋白質也就是35g蛋白質。然后這個訓練日內,我會攝入每公斤體重1.4g蛋白質也就是98g蛋白質來持續(xù)修復身體。
補充流失水分的1-1.5倍液體,以電解質飲料為主。例如在騎行臺訓練前上稱裸重70kg,3個小時騎行臺訓練喝了1.5L的飲料,訓練后上稱裸體重為68kg,意味著在訓練中流失了500g的體重,0.5L的液體,那么訓練后的2小時以內,至少要補充500-750ml的水分和適量電解質。
由于訓練后血液主要在四肢,胃部功能變弱,所以盡可能讓恢復營養(yǎng)愈簡單愈好。我會用奇異果+牛奶+蛋白粉做成奶昔,好喝,快速吸收,不會給腸胃太大壓力。
除此之外,日常飲食也需要注意。想要更好的訓練,有時還需要另外的運動補劑來幫助身體更好地恢復。
以上是我個人的訓練營養(yǎng)方式,舉了一些例子,希望幫助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補給方法。
鐵三賽前如何準備系列:
責任編輯:knightof1
前美騎技術編輯,從山地、折疊、公路、鐵三,一路騎來,八年超過六萬公里騎行經(jīng)驗,三年跑步,兩年游泳,現(xiàn)為鐵人三項業(yè)余運動員,教練員,7場標鐵、4場113半程大鐵,多個鐵三訓練營、跑步訓練營、游泳培訓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