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從海上到雨中疾馳—地坎納環(huán)臺騎行第一天
臺北自行車展結(jié)束,臺灣自行車業(yè)界緊繃的神經(jīng)隨之松了下來,這時最好的去處就是和來自四方的朋友騎行。所以一年一度,由凱薩克KS和昇陽(國內(nèi)公司為興升陽)自行車組織的地坎納環(huán)臺騎行又開始了。今年地坎納環(huán)臺騎行共吸引了70人參加,人員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美國、意大利、馬來西亞、泰國等,大家會一起騎行七天,從臺北到臺南,貫穿臺灣,并在騎行之外增添許多玩樂行程。
首天的活動就來了一個海陸大餐,先是從宜蘭縣石頭鎮(zhèn)登船前往龜山島游玩,然后再搭火車前往花蓮縣進行35公里的騎行活動,主要沿臺9線—花46鄉(xiāng)道—193縣道-臺11甲-193縣道-溫泉一段等道路行進。
龜山島是臺灣宜蘭縣外海的一個海島,位置正好處于臺灣的中部,島的形狀與海龜非常像。民眾前往龜山島只能通過觀光游船,而且龜山島經(jīng)常受到臺風吹襲,海上風浪非常大,所以前往這里的游客并不多,甚至很多臺灣本土人都沒有去過,島上已經(jīng)沒有常住的居民,而是以軍事駐扎為主。
前往龜山島都需要在頭城鎮(zhèn)烏石港搭船,碼頭中除了游船,還有大量漁船。
龜山島掠影,因為風浪很大,站起來暈船感更明顯,所以無法拍到更多龜山島的全貌。
據(jù)游船公司資料,登龜山島全程需時3個小時,個人票為1200元新臺幣。如果你覺得登島逛一圈不夠意思,還可以出更遠處海面觀賞海豚和鯨魚,幸運時可以看到瓶鼻海豚、長吻海豚、長吻飛旋海豚和小虎鯨,這個套餐個人票要上升至1600新臺幣,不過奉勸會暈船的游客不要前往,因為風浪真的很大。
登島后的碼頭,龜山島上建筑寥寥,自然環(huán)境保存得很好,一些登山愛好者特意前來挑戰(zhàn)。
作為軍事要塞,龜山島上有一些軍用的地道,可供游客觀看,還有多種老大炮。
參加地坎納的所有團友在騎龍觀音像前合影。
從龜山島歸來,大家密鑼緊鼓地搭乘普通火車從頭城鎮(zhèn)到鳳林,大約3個小時的車程;疖嚻笔蹆r203新臺幣。坐著火車慢慢觀看從城鄉(xiāng)間穿過的美景,也是一番樂事。
臺灣普通列車速度較慢,但是環(huán)境不錯,車廂寬敞,座位舒適,關(guān)鍵是人不多。
臺灣的鐵路便當水準不錯,但不是在火車上買的。
到達鳳林火車站后,以熊哥為首的后勤人員早就把大家的車運到,大家換上騎行服后就開始首天的騎行之旅。本次美騎記者拿到的公路車為KUOTA KOM,一款頂尖的爬坡大組車,搭配VISION 40框高的碳纖維輪組,使用SRAM RED e-Tap無線變速套件,坐墊則為SAN MARCO的復古款。地坎納騎行活動中,參與者可以自帶自行車,但大部分的人還是會選擇昇陽精心準備的自行車。
美騎記者的KOM上裝配了一支KS的公路車用升降座管。雖然升降座管更多出現(xiàn)在山地車上,但當你騎公路車想松腳休息,或者下坡想調(diào)整姿勢時,就會發(fā)現(xiàn)升降座管的妙用。
天公不作美,臺灣近兩個星期頻頻下雨,地坎納騎行首天也在一場持續(xù)的中雨下進行。不過,組織方給大家準備了充足的后勤服務,不影響車友的騎行心情。
臺灣是一個山多、平原少的海島,擁有很多挑戰(zhàn)性十足的爬坡,不過今天的騎行路線以平路為主,只有部分緩上坡的偽平路,騎行難度和強度都只是“熱身”級別。
臺灣的縣道、國道上基本都有自行車、電單車(摩托車)混用的騎行道,雖然并不算寬,由于機動車司機的素質(zhì)較高,所以騎行起來還是很暢快的。
車友們騎上一個緩坡。
雨戰(zhàn)一場后,大家排著隊為愛車洗個澡,未來一周都要和自己的自行車并肩作戰(zhàn)。
地坎納首日騎行的距離約為35公里,耗時1小時14分。由于從火車站出來的一段路忘記開啟兔子APP而沒有記錄,具體地圖可查詢兔子騎行路書,編碼:6350。
更多地坎納騎行分享:
決戰(zhàn)前的寂靜 重回海邊公路—地坎納環(huán)臺騎行第四天
目標壽卡驛站 全力爭當爬坡王—地坎納環(huán)臺騎行第五天
責任編輯:h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