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自行車幾何終極指南 看這篇就夠了
拖曳(yè)距
定義:從前輪軸心畫一條垂線和地面相接(實際上就是前輪和地面的接觸點),這個點和前叉轉向軸線的水平距離就是拖曳距。拖曳距是一臺車的頭部操控感覺的重要參考指標。某些品牌的產品幾何表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數字。如果沒有,我們也可以通過頭管角度,前叉偏移量和輪徑規(guī)格計算出來。拖曳距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輪徑,頭管角度還有前叉偏移量。頭管角度越小,前叉偏移量越短,或者輪徑越大,那么拖曳距就會越大。一般來說,拖曳距越大,轉向操控就會越穩(wěn)定,反之越靈敏。這是因為有“腳輪效應”的存在。
如果你正坐在一張可以滾動辦公椅上,就可以發(fā)現輪子接觸地面的點與輪子的轉向軸并不在同一條垂線上,當你往前滑動椅子的時候,轉向軸會在輪子軸心的前面,輪子會跟在轉向軸后面乖乖的往前直行不亂轉動。這是因為當輪子因外力從直行的軌道偏移的時候,會有回正力產生,使得輪子回到原有的軌道上面來,阻止輪子偏移。當輪子嘗試偏移的角度越大的時候,這個回正的力量也就越大。商場的手推車或者你的四輪行李箱也是同樣的道理。
對于自行車而言也是一樣的,拖曳距越大,它就越難跑偏,即使在外力作用下車頭在一定范圍內偏擺了,它也會自動糾正,這也是為什么你敢放手騎車但是不太怕會撲街的原因之一。但是,反過來,當你想要轉彎的時候,你就需要施加更大的力量,換句話說,就是轉彎越困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不靈敏的操控。
以上是關于公路自行車的幾何詳細介紹!我們在選擇自行車的時候,除了關心性能配置,外觀涂裝,也需要花一些心思去查看幾何是否適合自己,因為這才是最終這臺車讓自己騎行舒不舒服,能不能長期健康騎行的重要基礎!
責任編輯:BAMBOO
有一個問題,五通下沉量那段有缺漏和錯別字。但就里面說的“那么在同樣的五通高度的情況下,輪徑越大,五通的下沉量也就越大了”,請問這里是不是有點問題?把一輛車輪組拆了,其他結構留下,這樣看,那么五通下沉量不是一個定值嗎?和輪子沒關系吧。
+1
22好吧,我沒轉過彎來,我下意識用一個車架裝不同輪徑的輪組來比較,文中所說的前提“同樣的五通高度”就得是不同車架+不同輪組了。
+1
22前叉偏移量offset是前叉的固有屬性,是叉腳到舵管延長線的距離,不是水平距離,后者跟頭管角度有關
+1
24bbdrop(五通下沉)是車架幾何,五通高度不是,后者依賴于輪徑和胎寬
+1
24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去按照自身的數據(如身高,蛋高,臂展)計算合適的尺寸呢
+1
22所以看得出來文底配的幾何圖中,68mm下沉意味著中略高的五通高度注重通過性,407mm的后下叉代表后半部偏靈敏跟踩踏相應,s/t數值很舒適性設定,前叉偏移固定53,頭管角度隨尺碼增加變大,說明車頭靈敏度是隨尺碼增加而增加。以上這些理解對嗎?我在對比自己的tarmac來看的話,seka這輛車其實車頭轉向應該很靈敏?后端比tarmac稍長增加整體穩(wěn)定性。但較高的五通以及舒適的幾何會不會降低了高速時操控
好,還是要多出這樣的好文章,溫故而知新嘛
+1
22一看作者,原來是新國產車架的廠商。。這年頭講設定不談“黑科技”的還真是少見。你家的架子幾何設定還不錯,而且兼容性極佳,沒有跟風所謂的大趨勢。在網上看過不知道誰寫的測評,和r3的對比。希望可以造出像R5那樣又輕又硬的車架,在后RCA時代,想找到一臺夠輕夠硬夠兼容的圈剎車架越來越難了,全內走碟剎我只有在考慮買一臺gravel bike用來玩公路混合路面越野的時候才會考慮,希望你們可以堅持初心。
+1
22廣州美騎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